在常人的想象中,佩劍是用來防身的,不過在古代,佩劍不光是武器,還是身份的象征,十以下的階 層是沒資格佩劍的,有了劍就是君子。于是詩詞里的劍,都同樣充滿豪氣!“一劍霜寒十四州”是貫休筆下凌厲的劍;“罷如江海凝清光”則是杜甫筆下瀟灑的劍舞……有劍氣的地方,就有正氣!不過,唐時尚武,文人配劍顯英武氣,宋時重文輕武,文人已不再配劍,元滅宋,更不允許漢人配劍,后面就沒傳統了。
中國古代的劍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,在漢代以前,劍是非常重要的短兵之一,到了漢代因為出現了環首刀,那個在馬上作戰的時候,其功效要強干劍,所以劍后來就慢慢的演化成為什么呢?一種裝飾,一種身份的象征。
在陪唐的時候,一品官佩玉具劍,一品官金裝劍,三品四品五品銀裝劍。有了劍,那就是君子,那就是十,身份在這兒。所以劍在中國古代的時候,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。
為什么非要佩劍?因為劍和刀和其他兵器不一樣的地方是什么?中鋒,中間那一條直通劍尖,就跟人的脊梁一樣,他不像刀,刀走的是偏鋒,其他的兵器都走偏鋒,只有劍不是,所以代表了一種價值觀,佩劍作為一種儀式,在那個時代是一種象征,它的價值觀和我們的華夏文明是息息相關。
原來佩劍對于古人有如此深刻的含義,大家看完文章是否深有感觸呢?如今,我們雖已沒有了佩劍的習慣,卻仍有在家中擺放寶劍的傳統??梢妼殑o論是作為工藝品還是家傳之物,對文化的傳承都有深刻的意義。